推窗見綠、出門有景、鄰里相助……7月11日,記者踏入西塞山區(qū)十五冶社區(qū)花園小區(qū),難以想象這個60歲以上老人占60%的老舊小區(qū),通過“硬件煥新”與“軟件提質”的雙輪驅動,不僅實現“舊貌換新顏”的華麗轉身,更走出一條自治新路?;仡^看創(chuàng)文成果,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。
治理破繭,凝聚力量
這個建于1992年的老舊小區(qū),兩年前還飽受墻體斑駁、道路坑洼、設施匱乏之苦。2022年,十五冶社區(qū)搶抓舊城改造機遇,將花園小區(qū)納入區(qū)級舊改計劃。經過半年攻堅,成果立現:2條主路、4條支路全面刷黑,3處破損人行道煥然一新,4塊裸露黃土化作生機盎然的綠化帶;22盞新路燈點亮居民歸途,3處健身場地與2座休閑涼亭更成為居民日?;顒?、增進交流的新場所?!靶藜魳渲?,陽光不僅照進家里,更照進了我們心里!”83棟居民肖志軍望著修繕一新的家園動情地說。
舊改后,如何充實小區(qū)“里子”,實現長效治理?社區(qū)黨委引導居民組建獨立業(yè)委會,推選汪明高等7名責任心強、熱心公益的骨干為自治“主心骨”。業(yè)委會迅速優(yōu)化整合力量:調整4名更具活力的樓棟長,打通聯系群眾的“末梢神經”;深入摸排居民需求,新成立文明衛(wèi)生、網球、園藝樂享等12個特色協會團隊,取代原有脫離實際的老舊組織。居民的興趣愛好有了施展舞臺——4場趣味運動會吸引510余人次參與,曾經的麻將室逐漸被文體活動所取代。
鄰里互助,溫暖家園
在業(yè)委會特別是“領頭雁”汪明高的感召下,小區(qū)善行涌動成風:電梯加裝是對自治能力的試金石。面對資金協調難題,汪明高主動墊付困難家庭應出的資金,并協調多戶分期付款,創(chuàng)造出2周籌資26萬元、電梯加裝高效簽約施工的“花園速度”。84棟樓棟長全程牽頭推進,兩部電梯順利啟用。每逢修剪花木,17名“護綠隊員”自發(fā)集結清理;龔小萍等6位居民主動認領“同心花園”護坡種植;十五冶七公司職工與困難家庭結成5個幫扶對子。
尤為感人的是,發(fā)型師劉夢深受鄰里共同刷油漆美化家園的觸動,一年來堅持每周五晚為居民義務理發(fā),惠及百余人次,被親切稱為花園小區(qū)的“專屬發(fā)型師”?!爸皇亲隽它c力所能及的事,收獲的卻是家一般的溫暖?!眲魳銓嵉脑捳Z道出共建共享的真諦。
文明生根,幸福升級
看得見的改變催生內在文明素養(yǎng)的提升。花園小區(qū)建立群眾日?!翱诒狈答仚C制,快速整治亂堆放、飛線充電等問題11個。居民劉文華、武順元等人由起初對創(chuàng)文工作的淡漠甚至抵觸,轉變?yōu)榉e極參與志愿服務的骨干力量。文明創(chuàng)建知曉率、參與率和滿意率從62%躍升至91%,小區(qū)涌現出“黃石楷?!薄?人和“最美志愿者”等先進典型。
從破敗樓院到宜居花園,從“要我參與”到“我要參與”,花園小區(qū)的嬗變正是黃石市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(chuàng)建、發(fā)動群眾“共謀共建共管共評”的生動縮影。一個15分鐘生活圈更便利、鄰里互助更緊密、文明風尚更濃厚的居民自治共同體,已在這里蓬勃生長?!。ㄓ浾摺⑵G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