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蝦田水波蕩漾,采摘園果香四溢。進入6月,新港園區(qū)海口湖管理區(qū)通過“水田經濟”與“果園經濟”雙輪驅動,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(yè),一幅“田里稻蝦躍、枝頭果飄香、村中客如織”的鄉(xiāng)村振興畫卷正緩緩鋪展。
作為夏日餐桌上的???,小龍蝦深受黃石人喜愛。凌晨2點,七約村白水垱稻蝦養(yǎng)殖基地燈火通明,養(yǎng)殖戶張啟政正將最后一籠小龍蝦搬上冷鏈運輸車?!暗久缱魈烊伙暳?,養(yǎng)出的蝦子殼青肚白,每天凌晨4點準時發(fā)往黃石、武漢等周邊市場?!彼种杆闫鹆速~,“凌晨的‘頭水蝦’15元一斤,其余的小龍蝦均價也在14元左右。我承包了120畝水面,從3月中旬第一批小龍蝦上市以來,已進賬近15萬元。”
“以前養(yǎng)出的小龍蝦個頭沒有這么大,自從采用稻蝦共作模式,稻田現在也能生‘金’?!逼呒s村黨支部副書記、村委會副主任徐為武介紹,小龍蝦為水稻提供了天然肥料,稻田中的浮游生物、小魚等成了小龍蝦的食物,這樣一來,生態(tài)養(yǎng)殖、種養(yǎng)結合,稻、蝦等品質更好。
水田四時無閑,小龍蝦品質的“進階”之路也沒有停步。年初,稻蝦養(yǎng)殖基地引來??诤答B(yǎng)殖小龍蝦?!昂?诤乃B(yǎng)出的小龍蝦比水塘養(yǎng)殖的要干凈一些,清洗也方便。來訂購的客商一問是??诤B(yǎng)出的小龍蝦,都愿意多買一些。”徐為武說。
如今,白水垱稻蝦養(yǎng)殖基地一年畝產有機稻1200斤、小龍蝦500斤,畝利潤達2000元左右,當地村民和養(yǎng)殖戶的致富路越走越寬。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學習技術,成了養(yǎng)殖戶,在家門口就業(yè)創(chuàng)業(yè)。
滿載鮮貨的冷鏈車引擎聲漸遠,晨風捎來了羅于坵村的果香。財旺合作社的水果生態(tài)園里,品種改良后的黃桃壓彎枝頭?!疤易佑执嘤痔?,多摘一些送給親朋好友?!币淮笤纾慰涂伦佑е⒆哟┬性谔伊珠g,竹籃里漸漸堆滿金燦燦的桃子。
“這一批的黃桃預計產量有6萬斤。”財旺合作社負責人羅牛說,黃桃成熟以后,每天都有人來果園采摘,每逢周末,來采摘的游客更是一波接著一波。
“果園布局了200余畝黃桃基地,依托龍頭資源優(yōu)勢,我們多次邀請專家前來指導,不斷更新黃桃種植管理技術?!绷_于坵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羅早元說,今年果園里的桃樹品種進行了改良,選種更適宜當地氣候的黃桃,現在是豐產期,產量較去年實現翻倍增長。
從單純的種果樹賣果子,到農旅融合引來源源不斷的客源,今年以來,該村不斷延長鮮果產業(yè)鏈,在種植銷售鮮果的基礎上,“解鎖”特色水果的新玩法。通過設置網紅打卡點、舉辦桃花節(jié)等活動吸引更多游客賞果園,領略美麗鄉(xiāng)村風景,致力于打造一條“春賞花、夏摘果、秋研學”的全季農旅鏈條。
“水田既產生態(tài)蝦又種優(yōu)質稻,果園既結致富果又開旅游花?!焙?诤芾韰^(qū)相關負責人表示,這種“水里淘金、田里生銀”的發(fā)展模式,已帶動轄區(qū)60余農戶年均增收3萬元左右。
當夕陽為稻蝦田鍍上金邊,桃林間的景觀燈帶次第亮起,??诤芾韰^(qū)的晝夜交替間,鄉(xiāng)村振興的進行曲從未停歇。
記者 魯冰兒
編輯:徐道發(fā)